爭議核心:支付巨頭的無形審查
Steam平台最近陷入一場前所未有的爭議風暴。2025年7月,Valve更新了發行商指南,明確禁止「可能違反Steam支付處理商和相關卡片網路規定的內容」。隨後,Steam開始大規模下架成人遊戲,約100款遊戲遭到移除,包括《Sex Adventures - Incest Family》、《Slave of the Police Officer》等作品。
這場風波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澳洲反色情組織Collective Shout的施壓行動。該組織聲稱向支付處理商發送了約1,000封電子郵件和電話,要求他們威脅Steam和Itch.io等平台,除非移除含有「強暴、亂倫和兒童性虐待」內容的遊戲,否則將停止支付支援。
Valve的無奈回應
面對支付處理商的壓力,Valve在官方聲明中透露:「失去支付方式將阻止客戶購買Steam上的其他遊戲和遊戲內容。」這句話背後隱含的訊息是,如果不配合支付巨頭的要求,整個Steam平台的營運都可能受到威脅。
Valve進一步說明,支付處理商「特別引用了Mastercard關於損害品牌的規定」,這表明支付公司並非被動執行政策,而是主動對內容進行道德判斷。
支付巨頭的表面中立
Mastercard的回應
Mastercard迅速澄清其立場,聲稱:「Mastercard沒有評估任何遊戲,也沒有要求限制遊戲創作者網站和平台上的任何活動」,並強調「我們的支付網路遵循基於法治的標準,簡單來說,我們允許網路上所有合法的購買行為」。
Visa的聲明
Visa同樣發表聲明,表示不會對「合法購買進行道德判斷」,並堅持遵循法律條文。
然而,這些聲明與Valve披露的事實形成鮮明對比,顯示支付公司在公開場合和實際操作中採取了不同的態度。
玩家的激烈反彈
消息傳出後,全球遊戲社群掀起巨大反彈。一份針對Visa、Mastercard和激進組織的請願書在一週內就獲得超過3萬個簽名,連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也轉發相關內容表達支持。
玩家們質疑:「難道未來我們要買什麼,還要經過金流公司的同意?」這個問題觸及了數位時代的核心議題—誰有權決定什麼內容是可接受的?
業界大師的預警
《尼爾:自動人形》製作人橫尾太郎早在2024年就曾透過X平台發聲,譴責支付公司的過度干預:「這意味著透過控制支付管道的公司,你甚至可以審查另一個國家的言論自由。」
他的話如今看來極具前瞻性,支付巨頭確實成為了內容審查的隱形推手。
更廣泛的擾憂
這場爭議引發的擔憂遠超遊戲領域。許多人擔心這種「金融審查」可能會擴散到LGBTQ+內容、獨立創作者和其他邊緣化群體。
一些觀察家指出,這代表了「金融審查的悄然正常化」,支付公司正在成為事實上的內容仲裁者,而這個角色原本應該由法律體系和民主程序來扮演。
立法層面的回應
面對這種情況,美國國會在2025年初提出了一項法案,旨在「防止銀行阻礙合法商業活動」。該法案如果通過,將禁止信用卡公司拒絕為合法內容提供服務。
深層影響與未來展望
這場爭議揭示了數位經濟中一個令人不安的現實:少數幾家支付巨頭擁有決定全球內容可及性的巨大權力。當Visa和Mastercard控制著絕大部分線上支付時,它們的政策決定就等同於內容審查。
對於遊戲開發者而言,這創造了一個新的不確定因素。即使內容在法律上完全合規,也可能因為支付公司的商業考量而被迫下架。
消費者權益的考量
從消費者角度來看,這種做法剝奪了成年人的選擇權。在一個自由社會中,只要內容合法,消費者應該有權決定自己要購買什麼。
支付公司的道德審查實際上是在替消費者做決定,這種家長式的態度引發了廣泛質疑。
全球化時代的文化衝突
這場爭議也反映了全球化時代的文化價值觀衝突。澳洲組織的價值觀通過美國支付公司的政策,影響了全球用戶的內容選擇,這種跨國道德輸出引發了主權和文化多元性的討論。
結語:數位自由的十字路口
Steam支付風暴不僅是一場關於成人遊戲的爭議,更是數位時代言論自由和商業自主權的重要考驗。當支付巨頭可以透過切斷金流來實現內容審查時,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數位基礎設施的權力分配。
這場爭議的最終走向將深刻影響整個數位內容產業的未來。無論是立法保護、技術解決方案,還是商業模式創新,都需要在內容自由和社會責任之間找到平衡點。
對於遊戲產業而言,這是一個警訊:依賴少數支付管道的風險正在逐漸顯現,多元化的支付解決方案和去中心化的商業模式可能是未來的趨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