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S Code 擴充功能讓我效率翻倍!2025年開發者必裝清單

分享實際使用過的VS Code擴充功能,從AI輔助到除錯工具,這些真的能讓你寫程式更爽更快

VS Code開發環境示意圖,展示各種實用擴充功能的介面
VS Code開發環境示意圖,展示各種實用擴充功能的介面

VS Code 擴充功能讓我效率翻倍!2025年開發者必裝清單

VS Code 的擴充功能生態非常豐富,但要找到真正實用的並不容易。經過一段時間的試用,我整理了一些確實能提升開發效率的工具。

AI助手讓寫程式變輕鬆

GitHub Copilot - AI程式碼助手

目前最成熟的AI程式碼助手,在寫重複性程式碼時特別有用。

主要功能:

  • 自動補全程式碼,特別是API路由、資料庫查詢等重複性工作
  • 根據註解生成對應的程式碼
  • 支援多種程式語言,準確率不錯
// 我只要打個註解,它就知道我要做什麼
// 取得用戶清單並分頁
async function getUserList(page, limit) {
  // Copilot 自動幫我寫完下面的程式碼
  const offset = (page - 1) * limit;
  const users = await User.findAndCountAll({
    limit: limit,
    offset: offset,
    order: [['createdAt', 'DESC']]
  });
  
  return {
    users: users.rows,
    total: users.count,
    totalPages: Math.ceil(users.count / limit)
  };
}

月費10美元,如果經常寫程式的話投資報酬率不錯。

Tabnine - 免費替代方案

提供免費版本的AI程式碼補全,對JavaScript和Python支援較好。付費版功能更完整,但免費版已經夠用。

讓程式碼變美觀的工具

Prettier - 程式碼自動格式化

存檔時自動整理程式碼格式,團隊開發時能保持一致的程式碼風格。

// .prettierrc 我的設定
{
  "semi": true,
  "trailingComma": "es5",
  "singleQuote": true,
  "printWidth": 80,
  "tabWidth": 2
}

Indent Rainbow - 縮排層次視覺化

用不同顏色標示縮排層次,在編寫Python或YAML檔案時特別有用。

vscode-icons - 檔案圖示美化

為不同檔案類型提供視覺化圖示,提升檔案瀏覽體驗。

除錯和測試工具

Turbo Console Log - 快速加log

選取變數後按快捷鍵,自動產生console.log語句,加速除錯流程。

使用方法:

  1. 選取要觀察的變數
  2. 按 Ctrl+Alt+L (Windows) 或 Cmd+Alt+L (Mac)
  3. 自動產生console.log
// 選取 userData 後按快捷鍵
const userData = await fetchUser(userId);
console.log('userData: ', userData); // 自動產生這行

Live Server - 即時預覽網頁

本地開發伺服器,修改HTML/CSS後瀏覽器自動重新整理。

REST Client - 內建API測試工具

直接在編輯器中測試API,無需額外開啟Postman等工具。

### 登入API
POST http://localhost:3000/api/login
Content-Type: application/json

{
  "email": "[email protected]",
  "password": "123456"
}

### 取得用戶資料
GET http://localhost:3000/api/users
Authorization: Bearer {{login.response.body.token}}

版本控制必備

GitLens - Git增強工具

顯示每行程式碼的作者和修改歷史,便於程式碼審查和問題追蹤。

主要功能:

  • 行內顯示commit資訊
  • 檔案修改歷史視圖
  • 程式碼作者追蹤(blame view)

專案管理工具

Project Manager - 專案快速切換

管理多個專案的切換,儲存專案清單並提供快速存取。

使用方式:

  • Ctrl+Alt+P 開啟專案清單
  • 輸入專案名稱快速搜尋
  • Enter鍵即可切換

Todo Tree - TODO標籤管理

掃描程式碼中的TODO、FIXME註解,統一顯示在側邊欄方便管理。

// TODO: 加入輸入驗證
// FIXME: 這個函數效能有問題
// HACK: 暫時的解決方案,之後要重寫
function processData(data) {
  // 程式碼...
}

語言專用工具

Auto Rename Tag - HTML標籤同步重命名

修改HTML開始標籤時,結束標籤自動同步更新。

<!-- 改這個 -->
<div>content</div>
<!-- 會自動變成 -->
<section>content</section>

Path Intellisense - 檔案路徑自動完成

輸入檔案路徑時提供自動完成提示,減少路徑錯誤。

Import Cost - 套件大小顯示

顯示import套件的檔案大小,協助控制bundle size。

import _ from 'lodash'; // 顯示:533.5KB (gzipped: 67.3KB)
import debounce from 'lodash/debounce'; // 顯示:2.3KB (gzipped: 1.1KB)

團隊協作工具

Live Share - 即時協作

與團隊成員即時分享程式碼,支援同步編輯和除錯。

Better Comments - 註解視覺化

用不同顏色區分註解類型,提升程式碼可讀性。

// ! 警告:這段程式碼有安全風險
// ? 疑問:這個邏輯對嗎?
// TODO: 需要優化效能
// * 重要:這是核心邏輯

效能監控工具

Code Time - 開發時間追蹤

自動記錄編程時間和效率統計,幫助了解工作模式。提供詳細的時間分析報告,包含最有生產力的時段。

不推薦但很多人在用的

Bracket Pair Colorizer

這個很多人推薦,但其實VS Code內建已經有類似功能了,而且這個擴充功能會拖慢編輯器速度。建議開啟內建的bracket pair colorization就好。

Multiple cursor case preserve

聽起來很厲害,但實際用起來不順手,而且容易搞錯。我還是習慣手動處理。

安裝建議

第一次裝VS Code的新手:

  1. 先裝Prettier和GitLens
  2. 用一週適應後再裝其他的
  3. 不要一次裝太多,會搞不清楚哪個有用

有經驗的開發者:

  • 根據你常用的語言選擇對應工具
  • AI助手建議至少試用一個月
  • 團隊開發的話Live Share很實用

效能考量

VS Code擴充功能裝太多會變慢,我的建議:

定期清理:

  • 每個月檢查一次,停用不常用的
  • 用VS Code內建的效能監控看哪個擴充功能最耗資源
  • 一些功能重複的擴充功能選一個就好

分workspace使用:

  • 前端專案用前端相關的擴充功能
  • 後端專案用後端相關的
  • 不要每個workspace都開啟所有擴充功能

使用建議

選擇VS Code擴充功能時,建議根據實際需求來安裝:

  • 減少重複性工作
  • 提升除錯效率
  • 改善程式碼品質
  • 增強團隊協作

避免一次安裝過多擴充功能,以免影響編輯器效能。建議從核心工具開始,逐步加入其他功能。

每個開發者的工作流程不同,找到適合自己的組合最重要。定期檢視已安裝的擴充功能,移除不常用的項目可以保持編輯器流暢運行。

作者:Drifter

·

更新:2025年8月17日 上午12:00

· 回報錯誤
下拉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