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gle Gemini用戶數突破6.5億單季暴增44%,但仍落後ChatGPT的8億週活躍與Meta AI的10億月活躍

Google執行長Sundar Pichai宣布Gemini AI助手月活躍用戶突破6.5億,較三個月前增長44%,一年內成長7倍,病毒式圖片生成工具Nano Banana推動成長,但與ChatGPT的8億週活躍和Meta AI的10億月活躍相比仍有差距

Google Gemini AI用戶數突破6.5億里程碑
Google Gemini AI用戶數突破6.5億里程碑

Google執行長Sundar Pichai在2025年第三季財報會議上宣布,Gemini AI助手的月活躍用戶已經突破6.5億。這個數字較7月公布的4.5億用戶成長44%,顯示Google在AI助手市場的快速追趕勢頭。但相較於OpenAI的ChatGPT擁有8億週活躍用戶和Meta AI的10億月活躍用戶,Gemini仍處於追趕位置。

爆發性的用戶成長軌跡

Gemini的用戶成長曲線呈現指數級上升。2024年10月,Gemini的月活躍用戶僅為9000萬。到2025年3月,這個數字增長至3.5億。7月時達到4.5億,最新數據則顯示已經突破6.5億。短短一年內,用戶數成長超過7倍。

這種成長速度在科技產業史上並不多見。相較之下,Instagram花了約兩年時間達到1億用戶,TikTok用了約9個月達到同樣里程碑。Gemini能在一年內從9000萬成長到6.5億,反映了幾個關鍵因素。

首先是與Google既有產品的深度整合。Gemini並非獨立的應用程式需要用戶重新下載和註冊,而是直接嵌入Google搜尋、Chrome瀏覽器、Android系統、Gmail、Google文件等數十億人每天使用的產品中。這種零摩擦的接觸點大幅降低了用戶採用門檻。

其次是Google品牌的信任度。相較於新創公司,Google在隱私保護、服務穩定性、技術實力方面已經建立了多年信譽。許多對AI工具持謹慎態度的用戶,更願意信任Google的產品而非不知名的新興服務。

第三是多語言和全球化能力。Google在國際化方面有深厚積累,Gemini從一開始就支援多種語言,覆蓋全球市場。相較之下,許多AI助手仍以英語市場為主,限制了全球擴張速度。

Nano Banana:病毒式傳播的殺手功能

Sundar Pichai特別提到,Gemini的圖片生成工具Nano Banana是推動用戶成長的關鍵因素之一。這個功能允許用戶透過簡單的文字描述生成創意圖片,特別受到社交媒體用戶的歡迎。

Nano Banana的病毒式傳播效應來自其社交屬性。用戶生成有趣、創意、驚艷的圖片後,自然會分享到社交平台,吸引朋友和追隨者關注。這些看到分享內容的人很可能也想嘗試,形成自我強化的成長循環。

與競爭對手相比,Nano Banana的優勢在於生成速度和品質的平衡。某些AI圖片生成工具追求極致品質但生成緩慢,不適合即時互動。另一些工具雖然快速但品質參差。Nano Banana在兩者間找到了適合大眾使用的平衡點。

但這個功能也引發了一些爭議。AI生成圖片的版權歸屬、可能產生的不當內容、對專業圖片創作者的影響,都是社會討論的焦點。Google需要在推動技術普及和負責任使用之間取得平衡。

查詢量的三倍增長同樣值得注意。Pichai透露,相較於第二季,第三季的查詢量增長了三倍。這顯示用戶不只是註冊後就擱置,而是在持續活躍使用Gemini解決實際問題。高活躍度是衡量AI助手成功與否的關鍵指標。

與ChatGPT的正面競爭

儘管成長迅速,Gemini與ChatGPT在用戶規模上仍有明顯差距。OpenAI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,ChatGPT擁有超過8億週活躍用戶。週活躍用戶通常高於月活躍用戶(因為月活躍包含整個月內至少使用一次的所有用戶),這意味著ChatGPT的月活躍用戶可能達到10億級別。

ChatGPT的領先優勢來自先發優勢。2022年11月推出時,ChatGPT迅速引爆全球,成為史上用戶增長最快的消費應用之一。這個先發優勢不僅體現在用戶數字上,更重要的是在用戶心智中建立了「AI助手」的品牌聯想。許多人第一次接觸對話式AI就是透過ChatGPT。

功能創新也是ChatGPT保持領先的原因。從最初的純文字對話,到後來加入圖片生成、文件分析、網路搜尋、語音對話、視訊理解,ChatGPT持續擴展能力邊界。每次重大更新都會引發新一輪關注和用戶增長。

但Google也有自己的優勢。搜尋引擎的流量入口是無可比擬的資產,每天數十億次搜尋查詢都是潛在的Gemini接觸點。當用戶在Google搜尋框輸入問題時,Gemini可以直接提供AI生成的答案,無需跳轉到其他應用。

Android生態系統是另一個巨大優勢。全球超過30億台Android設備,Google可以將Gemini深度整合進系統層級,提供比第三方應用更順暢的體驗。Pixel手機上的Gemini整合尤其深入,可以跨應用調用、理解螢幕內容、執行系統級操作。

企業市場是雙方競爭的新戰場。Google Workspace(Gmail、文件、試算表、簡報等)的企業用戶超過10億,將Gemini整合進這些生產力工具,可以為企業客戶提供從撰寫郵件到數據分析的全方位AI輔助。ChatGPT Enterprise也在積極拓展企業市場,但Google在這個領域的既有客戶基礎更龐大。

Meta AI的異軍突起

更令人意外的競爭者是Meta AI。Meta宣布其AI助手已經擁有超過10億月活躍用戶,成為用戶規模最大的AI助手。這個成就主要歸功於Meta將AI整合進Facebook、Instagram、WhatsApp等擁有數十億用戶的社交平台。

Meta的策略與Google類似:利用既有產品的龐大用戶基礎,透過無縫整合推動AI助手的採用。當用戶在Instagram搜尋旅遊靈感、在WhatsApp群組聊天討論餐廳推薦、在Facebook瀏覽動態時,Meta AI可以即時提供建議和協助。

但Meta AI在技術能力上可能不如ChatGPT或Gemini。Meta的Llama系列雖然是強大的開源模型,但在某些複雜任務上的表現仍與前兩者有差距。Meta的優勢在於分發能力而非技術領先,這種模式能否長期維持競爭力還有待觀察。

三家公司的競爭策略各有側重。OpenAI專注於技術前沿,推出最先進的模型能力吸引用戶。Google依靠生態系統整合和品牌信任,將AI能力嵌入用戶日常工作流。Meta則發揮社交網路優勢,讓AI助手成為社交互動的一部分。

Alphabet首次單季營收破千億美元

Gemini用戶成長的背景,是Alphabet整體業務的強勁表現。第三季營收達到1023億美元,這是Google母公司首次單季營收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。這個里程碑顯示儘管面臨AI轉型的挑戰,Google的核心業務仍然保持健康增長。

搜尋廣告仍然是營收的主要來源,但增長速度已經放緩。AI帶來的挑戰在於,如果用戶從AI直接獲得答案而不點擊連結,Google的廣告收入可能受到影響。如何在AI時代重塑廣告模式,是Google必須解決的戰略問題。

雲端業務是成長亮點,營收年增34%。企業客戶對AI相關雲端服務的需求強勁,願意為AI增強的工具和平台支付溢價。Google Cloud提供的AI服務涵蓋從基礎模型訓練到應用層工具的完整堆疊,正在成為AWS和Azure之外的重要選擇。

YouTube的廣告和訂閱業務同樣表現良好。YouTube Premium和YouTube Music的訂閱用戶超過3億,成為重要的經常性收入來源。AI在YouTube的應用包括內容推薦、自動字幕、創作者工具等,提升了平台的用戶體驗和創作者效率。

但營收成長的同時,成本也在快速增加。前文提到Google將2025年資本支出上調至910-930億美元,這些投資主要用於AI基礎設施。如何確保這些投資能轉化為長期的營收和利潤增長,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。

Gemini 3即將推出

Pichai在財報會議上透露,Gemini的下一個重大版本Gemini 3將在今年稍後推出。這個新版本預計將在多個維度上超越當前的Gemini 1.5,包括推理能力、多模態理解、長上下文處理、事實準確性等。

模型能力的提升是保持競爭力的關鍵。OpenAI即將推出的GPT-5據報導將帶來顯著的能力躍升,Anthropic的Claude系列也在持續進化。如果Gemini 3不能在性能上與競爭對手並駕齊驅甚至超越,單靠整合優勢可能不足以持續吸引高端用戶。

長上下文能力是重要的競爭維度。Gemini 1.5已經支援高達200萬token的上下文長度,遠超競爭對手。這使得Gemini可以處理完整的長篇文件、代碼庫、影片內容,在某些專業應用場景具有明顯優勢。Gemini 3預計將進一步擴展這個能力。

多模態整合是另一個發展方向。未來的AI助手不應該只能理解文字,而要能夠無縫處理文字、圖片、音訊、影片等多種模態的輸入和輸出。Google在YouTube、Google Photos等產品上積累的多媒體數據和技術,為Gemini的多模態能力提供了基礎。

效率和成本的優化同樣重要。更強的模型通常意味著更高的運算成本,這會影響服務的規模化能力和商業可行性。如何在性能和效率之間找到最佳平衡,是模型開發的核心挑戰。

商業變現的探索

6.5億月活躍用戶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,但用戶規模本身不等於商業價值。Google需要找到有效的方式將Gemini的用戶基礎轉化為營收和利潤。

免費增值模式是當前主流。Gemini的基本功能免費提供,進階功能如更快的回應速度、更長的對話歷史、優先使用最新模型等,則需要訂閱Gemini Advanced(包含在Google One AI Premium方案中,每月19.99美元)。

但消費者訂閱的轉化率可能有限。習慣了免費Google服務的用戶,對於支付訂閱費的意願相對較低。除非付費版本提供明顯優於免費版的價值,否則大多數用戶會選擇繼續使用免費版本。

企業市場是更有前景的變現途徑。Google Workspace的企業客戶習慣為生產力工具付費,Gemini整合進Workspace可以作為增值服務銷售。從自動生成郵件回覆到數據分析洞察,Gemini可以為企業用戶節省大量時間,這種價值更容易量化和變現。

API服務是另一個收入來源。開發者和企業可以透過API調用Gemini的能力,根據使用量付費。Google Cloud的AI平台已經提供Gemini API,定價與OpenAI等競爭對手類似。隨著更多開發者將Gemini整合進自己的應用,API收入有望持續成長。

但長期來看,最大的變現機會可能來自廣告模式的重塑。如果能在AI生成的答案中自然融入廣告,既不影響用戶體驗,又能維持Google的廣告營收,將是理想的解決方案。但如何實現這個平衡是巨大的挑戰。

技術挑戰與隱私爭議

快速增長的用戶規模給基礎設施帶來巨大壓力。每次用戶與Gemini的對話都需要運算資源,6.5億月活躍用戶意味著每天可能有數億甚至數十億次互動。維持服務的穩定性和回應速度,需要大規模的GPU集群和資料中心。

成本控制是另一個挑戰。AI模型的運算成本遠高於傳統搜尋。Google搜尋一次查詢的成本可能只有幾分之一美分,但Gemini的一次對話可能需要數十倍的成本。如何在服務品質和成本效率之間取得平衡,直接影響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。

準確性和可靠性仍需持續改進。AI助手偶爾會生成錯誤或誤導性的資訊,這對於依賴Gemini獲取重要資訊的用戶可能造成嚴重後果。Google需要不斷優化模型,減少事實錯誤、偏見、不當內容的出現。

隱私保護是用戶最關心的問題之一。Gemini需要處理用戶的查詢、對話歷史、個人偏好等敏感資訊,這些資料的收集、儲存、使用方式都可能引發隱私擔憂。Google需要在提供個性化服務和保護用戶隱私之間找到平衡。

監管合規的壓力也在增加。歐盟的AI法案、各國的資料保護法規,都對AI服務提出嚴格要求。Google作為全球性公司,需要確保Gemini在不同司法管轄區都符合當地法規,這增加了營運的複雜度和成本。

AI助手市場的未來格局

AI助手市場正在形成寡頭競爭格局。ChatGPT、Gemini、Meta AI三強佔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,其他競爭者如微軟Copilot、Amazon Alexa(升級AI版)、Anthropic Claude等也在各自的細分市場建立據點。

市場可能不會出現贏家通吃的局面,而是多個強者共存。不同AI助手在技術能力、整合生態、使用場景上各有特點,用戶可能同時使用多個AI助手:在搜尋時用Gemini,寫作時用ChatGPT,社交互動時用Meta AI。

企業市場和消費市場可能走向分化。企業客戶更重視安全性、可控性、客製化能力,可能更青睞Google Workspace、Microsoft 365等整合方案。消費者則更看重易用性、創意功能、社交屬性,獨立的AI應用可能更有吸引力。

技術標準化可能推動市場整合。如果AI助手之間能夠互操作,用戶可以在不同平台間無縫切換,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。但標準化也可能降低轉換成本,削弱現有平台的鎖定效應。

長期來看,AI助手可能演變成更根本的人機介面。就像智慧型手機重新定義了人與資訊的互動方式,AI助手可能成為未來數位體驗的主要入口。在這個願景下,誰控制了最廣泛使用的AI助手,誰就掌握了數位時代的關鍵資源。


Google Gemini用戶數突破6.5億,單季增長44%,顯示其在AI助手市場的快速追趕勢頭。借助與Google生態系統的深度整合,Gemini正在縮小與ChatGPT的差距,但要超越仍需在技術能力和用戶體驗上持續創新。

Nano Banana等病毒式功能、查詢量三倍增長等數據,證明Gemini不只是有龐大用戶基礎,更重要的是用戶在持續活躍使用。這為未來的商業變現奠定了基礎。

與ChatGPT的8億週活躍和Meta AI的10億月活躍相比,Gemini仍處於追趕位置。但考慮到Google在搜尋、Android、企業生產力工具等領域的既有優勢,Gemini有潛力在未來1-2年內成為用戶規模最大的AI助手之一。關鍵在於即將推出的Gemini 3能否在技術能力上實現突破,以及Google能否找到可持續的商業變現模式。AI助手市場的競爭才剛剛開始,未來格局仍充滿變數。

作者:Drifter

·

更新:2025年11月1日 上午06:30

· 回報錯誤
下拉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