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alve 震撼發布三款 Steam 硬體:Steam Machine、Steam Frame VR 與新世代控制器,2026 年初正式開賣

Valve 正式公布 Steam Machine 客廳主機、Steam Frame VR 頭戴裝置與全新 Steam Controller,三款硬體全面進攻 PC 遊戲市場,預計 2026 年初上市。

Valve Steam 硬體生態系統:Steam Machine、Steam Frame 與 Steam Controller
Valve Steam 硬體生態系統:Steam Machine、Steam Frame 與 Steam Controller

Valve Software 在 2025 年 11 月 12 日正式發布三款全新 Steam 硬體裝置,震撼遊戲產業。這次發布包含 Steam Machine 客廳遊戲主機、Steam Frame VR 頭戴裝置,以及全新設計的 Steam Controller,三款產品將於 2026 年初正式開賣。

這是 Valve 自 Steam Deck 掌機成功後,最大規模的硬體布局,展現其打造完整 Steam 硬體生態系統的野心。

Valve 官方發表影片

:此為根據官方描述製作的概念影片。Valve 在發表會中展示三款硬體的實際操作畫面與技術細節。

Steam Machine:六倍於 Steam Deck 的效能怪獸

Steam Machine 是 Valve 重新定義的客廳遊戲主機,採用立方體設計,專為電視遊戲體驗打造。

核心硬體規格

Steam Machine 搭載強悍的硬體配置:

  • 處理器:AMD Zen 4 架構,6 核心,最高時脈 4.8 GHz
  • 顯示卡:AMD RDNA 3 GPU,28 個運算單元(Compute Units)
  • 效能:官方聲稱效能達 Steam Deck 的六倍
  • 解析度:支援 4K/60 FPS 遊戲輸出
  • 作業系統:SteamOS(Linux 基礎)

六倍效能的實際意義

Steam Deck 已能流暢運行大多數 PC 遊戲,六倍效能意味著 Steam Machine 能夠:

  • 以原生 4K 解析度運行 3A 大作
  • 高畫質設定下維持 60 FPS 以上流暢度
  • 支援光線追蹤等進階圖形技術
  • 處理未來數年的新世代遊戲

這個效能水準直接對標 PlayStation 5 Pro 與 Xbox Series X,甚至在部分場景可能超越傳統遊戲主機。

客廳遊戲體驗

Steam Machine 專為客廳遊戲設計:

  • 小巧機身:立方體造型,易於放置在電視櫃
  • SteamOS 介面:大螢幕友善的操作介面
  • 完整 Steam 遊戲庫:存取超過 50,000 款 PC 遊戲
  • 向下相容:支援舊有 Steam 遊戲

與 Steam Deck 的定位差異

Steam Machine 不是取代 Steam Deck,而是互補產品:

特性Steam DeckSteam Machine
使用場景攜帶式遊戲客廳/桌面遊戲
螢幕內建 7 吋螢幕連接電視/顯示器
效能中階效能高階效能(6x)
解析度1280x8004K (3840x2160)
價格定位入門到中階高階

Steam Frame:無線獨立 VR 頭戴裝置

Steam Frame 是 Valve 的全新 VR 產品線,與先前的 Valve Index 定位完全不同。

獨立運算設計

Steam Frame 最大特色是獨立運算能力:

  • 處理器: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3
  • 作業系統:SteamOS on ARM(首次在 ARM 架構運行)
  • 無線設計:不需連接 PC,內建完整運算能力
  • 遊戲串流:可串流整個 Steam 遊戲庫

Snapdragon 8 Gen 3 的選擇

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3 是旗艦手機處理器,應用在 VR 頭戴裝置有以下優勢:

  • 能源效率:ARM 架構功耗低,延長續航時間
  • 整合設計:整合 CPU、GPU、AI 引擎與通訊模組
  • 散熱優勢:發熱量較 x86 處理器低
  • 成本效益:成熟的供應鏈與量產規模

串流與獨立運算雙模式

Steam Frame 支援兩種運作模式:

  1. 獨立模式:直接在裝置上運行 VR 遊戲與應用程式
  2. 串流模式:透過 Wi-Fi 串流 PC 上的 Steam 遊戲庫

這種設計結合 Meta Quest 的獨立運算便利性,與 Valve Index 的高品質 PC VR 體驗。

與 Valve Index 的世代差異

Valve Index 推出於 2019 年,是有線 PC VR 頭戴裝置。Steam Frame 代表 Valve 對 VR 產品線的全新思考:

  • 從有線到無線:擺脫纜線束縛
  • 從外接到獨立:不需高階 PC 即可使用
  • 從小眾到大眾:降低 VR 遊戲門檻

VR 內容生態系統

Steam 平台已有數千款 VR 遊戲,Steam Frame 將直接受益於這個成熟生態系統:

  • Half-Life: Alyx:Valve 的 VR 旗艦大作
  • Beat SaberSuperhot VR:經典 VR 遊戲
  • The LabAperture Hand Lab:Valve 的 VR 實驗作品
  • SteamVR Home:社交與虛擬空間

Steam Controller:35 小時續航的新世代手把

全新 Steam Controller 是 Valve 對 2015 年初代控制器的全面進化。

核心設計特色

新世代 Steam Controller 保留 Valve 的創新設計,並加入現代改良:

  • 雙觸控板:保留 Steam Controller 經典觸控板設計
  • 陀螺儀瞄準:精準的體感操作
  • 背部握把按鍵:額外的可自訂按鍵
  • 磁吸式搖桿:可拆卸更換的搖桿設計
  • 35 小時續航:單次充電可持續使用 35 小時

磁吸式搖桿創新

磁吸式搖桿是這次設計的亮點:

  • 可替換設計:搖桿磨損可單獨更換
  • 高度調整:可能支援不同高度的搖桿
  • 維修友善:延長控制器使用壽命

Puck 配件:無線充電與轉接器

Steam Controller 搭配全新「Puck」配件:

  • 無線轉接器:連接 PC 或 Steam Machine
  • 磁吸充電座:類似手錶的磁吸充電方式
  • 設計整合:小巧設計,易於攜帶

與 Xbox、PlayStation 手把的差異化

Steam Controller 透過觸控板與陀螺儀,提供傳統手把無法實現的操作方式:

  • 觸控板精準度:在 FPS 遊戲中接近滑鼠操作精度
  • 陀螺儀輔助:結合搖桿與體感的混合瞄準
  • 完全自訂:Steam Input 系統支援深度自訂
  • 跨遊戲相容:支援非 Steam 遊戲

三款硬體的生態系統整合

Valve 這次發布不是三個獨立產品,而是完整的硬體生態系統。

無縫整合的使用體驗

三款硬體之間能夠互相配合:

  • Steam Controller 可用於 Steam Machine 的客廳遊戲
  • Steam Frame 可串流 Steam Machine 的遊戲內容
  • 三者共享同一個 Steam 帳號與遊戲庫

SteamOS 的核心地位

所有裝置都運行 SteamOS(或 ARM 版本),確保:

  • 一致的使用者介面:跨裝置的熟悉體驗
  • 雲端存檔同步:在不同裝置間無縫切換
  • 統一的設定系統:控制器設定、圖形設定等通用
  • Big Picture 模式:大螢幕友善的介面

與現有 Steam Deck 的整合

加上既有的 Steam Deck,Valve 形成四位一體的產品線:

  1. Steam Deck:攜帶式遊戲
  2. Steam Machine:客廳/桌面高階遊戲
  3. Steam Frame:VR 遊戲體驗
  4. Steam Controller:跨平台控制器

2026 年初上市:定價與市場策略

Valve 宣布三款硬體將於 2026 年初開賣,但尚未公布正式售價。

定價預測

根據產業分析與硬體規格,可能的定價區間:

  • Steam Machine:預估 $499-699

    • 對標 PlayStation 5 Pro ($699)
    • 效能更強,但品牌知名度較低
  • Steam Frame:預估 $399-499

    • 對標 Meta Quest 3 ($499)
    • 獨立運算 + PC VR 雙模式提供額外價值
  • Steam Controller:預估 $69-89

    • 對標 Xbox Elite Controller ($179) 與標準手把 ($59)
    • 創新功能支持較高定價

市場定位策略

Valve 的定價策略可能採取:

  1. 競爭性定價:與競爭對手接近或略低
  2. 效能/價格比優勢:強調規格與價格的平衡
  3. 生態系統綁定:鼓勵購買多款硬體的組合優惠

與競爭對手的正面交鋒

這次硬體發布,Valve 直接挑戰多個競爭對手:

  • Steam Machine vs. PlayStation 5 Pro / Xbox Series X:客廳主機市場
  • Steam Frame vs. Meta Quest 3 / Apple Vision Pro:VR/XR 市場
  • Steam Controller vs. Xbox Elite / DualSense Edge:高階控制器市場

不談 AI 的硬體發表會

PC Gamer 特別指出,在 2025 年這個 AI 無所不在的時代,Valve 的硬體發表會完全沒有提及 AI

專注於遊戲本質

Valve 選擇聚焦於:

  • 遊戲效能:更強的硬體規格
  • 使用者體驗:創新的操作方式
  • 開放平台:Linux 基礎的 SteamOS
  • 玩家社群:龐大的 Steam 使用者基數

與其他科技公司的對比

相比之下,其他科技巨頭的硬體發表會:

  • Apple Vision Pro:強調 AI 與空間運算
  • Meta Quest 3:AI 助理與混合實境
  • Samsung Galaxy XR:Gemini AI 系統級整合

Valve 的策略顯示其對「遊戲為核心」的堅持,不跟風 AI 炒作。

產業反應與社群討論

Valve 的硬體發表在遊戲社群引起熱烈討論。

玩家社群的興奮

Reddit、Twitter 等社群平台上,玩家對以下特點特別感興趣:

  • Steam Machine 的效能:「終於有像樣的 Linux 遊戲主機」
  • Steam Frame 的獨立運算:「Quest 殺手來了」
  • Steam Controller 的創新:「希望這次觸控板操作更好」

產業分析師的看法

產業分析師認為 Valve 的策略展現:

  1. 長期布局:不急於短期獲利,建立生態系統
  2. 差異化競爭:避開與 Windows PC 正面競爭
  3. 開放平台優勢:SteamOS 的開放性吸引開發者

懷疑與挑戰

也有部分聲音表達疑慮:

  • SteamOS 相容性:並非所有 Steam 遊戲都支援 Linux
  • 市場接受度:客廳主機市場已被 PlayStation 和 Xbox 主導
  • VR 市場規模:VR 仍是小眾市場,Steam Frame 能否改變現狀?

Valve 的硬體野心

從 Steam Deck 的成功,到這次三款硬體的發布,Valve 的硬體策略越來越清晰。

從軟體平台到硬體生態系統

Valve 不再只是遊戲平台商,而是打造完整的硬體+軟體生態系統:

  • Steam 平台:全球最大 PC 遊戲商店
  • SteamOS:開放的遊戲作業系統
  • Steam 硬體:多元化的遊戲裝置選擇
  • Steam Input:統一的控制器系統
  • Proton:Windows 遊戲相容層

對抗 Windows 壟斷

Valve 長期以來試圖減少對 Microsoft Windows 的依賴:

  • SteamOS 基於 Linux:擺脫 Windows 授權費用
  • Proton 相容層:讓 Windows 遊戲在 Linux 運行
  • 開發者工具:降低 Linux 遊戲開發門檻

Steam Machine 等硬體的成功,將加速這個進程。

對開發者與玩家的價值

Valve 的硬體生態系統為兩方帶來價值:

對開發者:

  • 統一的 SteamOS 平台降低移植成本
  • Steam 龐大使用者基數保證市場規模
  • 開放平台提供更多創新空間

對玩家:

  • 多元化的遊戲裝置選擇
  • 同一遊戲庫跨裝置使用
  • 更具競爭力的價格
  • 擺脫平台鎖定

2026 年的遊戲硬體市場

Steam Machine、Steam Frame 與 Steam Controller 的推出,將重塑 2026 年的遊戲硬體市場。

客廳主機市場的新變數

PlayStation 與 Xbox 主導的客廳主機市場,將迎來真正的 PC 遊戲競爭者。Steam Machine 的優勢:

  • 遊戲庫規模:Steam 超過 50,000 款遊戲
  • 向下相容:支援數十年的 PC 遊戲
  • 開放平台:不受單一廠商生態系統限制
  • 升級彈性:未來可能推出不同規格版本

VR 市場的競爭加劇

Steam Frame 加入戰局,VR 市場競爭更激烈:

  • Meta Quest 系列:市場領導者,主打獨立 VR
  • Apple Vision Pro:高階市場,強調空間運算
  • Steam Frame:PC VR 與獨立 VR 雙模式
  • PlayStation VR2:PlayStation 生態系統專屬

控制器市場的創新

Steam Controller 的觸控板與陀螺儀設計,可能影響其他廠商:

  • 觸控板是否成為標準?
  • 磁吸式零件是否普及?
  • 超長續航成為新基準?

結論

Valve 這次硬體發表展現其完整的生態系統野心。Steam Machine、Steam Frame 與 Steam Controller 不是獨立產品,而是整合 SteamOS 平台、Steam 遊戲庫與 Valve 創新設計理念的完整方案。

為何這次發表很重要

  1. 驗證 Steam Deck 策略:Steam Deck 的成功讓 Valve 有信心擴大硬體布局
  2. 挑戰既有市場秩序:客廳主機、VR、控制器三個市場同時進攻
  3. 開放平台的可能性:證明 Linux 遊戲平台的可行性
  4. 不談 AI 的清流:專注遊戲本質,不跟風技術炒作

成功的關鍵因素

Valve 硬體能否成功,取決於:

  1. 定價策略:是否具有競爭力
  2. 遊戲相容性:SteamOS 對 Windows 遊戲的支援程度
  3. 通路鋪貨:能否克服 Steam Deck 初期的供貨問題
  4. 行銷推廣:讓主流消費者認識這些產品

對遊戲產業的影響

無論 Valve 硬體最終市場表現如何,這次發表已對產業產生影響:

  • 證明開放平台的價值:挑戰封閉生態系統
  • 推動 Linux 遊戲發展:開發者更重視 Linux 支援
  • 提升硬體創新:觸控板、磁吸充電等創新設計
  • 增加消費者選擇:打破 PlayStation 與 Xbox 的雙頭壟斷

2026 年初,當這三款硬體正式上市,將是檢驗 Valve 硬體策略的關鍵時刻。對遊戲玩家而言,更多選擇意味著更好的產品與更合理的價格。對產業而言,Valve 的挑戰將推動創新與競爭。

Steam Machine、Steam Frame 與 Steam Controller,代表 Valve 對遊戲未來的完整想像。這個想像能否成真,2026 年將給出答案。

作者:Drifter

·

更新:2025年11月18日 上午06:00

· 回報錯誤
下拉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