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penAI ChatGPT 變身應用平台:整合 Canva、Figma、Spotify 等七大服務,推出 Apps SDK 與 ChatGPT Record 功能

OpenAI 於 11 月推出 ChatGPT Apps 平台整合 Canva、Figma、Spotify、Booking.com 等七大合作夥伴,讓用戶在對話中直接使用第三方應用,同步發布基於 Model Context Protocol 的 Apps SDK、ChatGPT Record 會議記錄功能與記憶增強,將 ChatGPT 從對話工具轉型為生產力平台。

ChatGPT Apps 平台整合 Canva、Figma、Spotify 等第三方服務
ChatGPT Apps 平台整合 Canva、Figma、Spotify 等第三方服務

OpenAI 在 2025 年 11 月推出一系列重大更新,將 ChatGPT 從單純的對話式 AI 助理轉型為全方位應用平台。11 月 13 日正式發布的 ChatGPT Apps 功能,整合 Canva、Figma、Spotify、Booking.com、Coursera、Expedia、Zillow 等七大合作夥伴,讓用戶在 ChatGPT 對話中直接使用第三方應用程式。同時推出基於 Model Context Protocol(MCP)的 Apps SDK,開放開發者生態系統,並新增 ChatGPT Record 會議記錄、記憶增強等生產力功能,標誌 OpenAI 進入應用平台競爭新階段。

ChatGPT Apps:在對話中使用第三方應用

七大首發合作夥伴

11 月 13 日上線的 Apps:

  1. Canva:圖形設計與簡報製作
  2. Figma/FigJam:協作設計與白板工具
  3. Spotify:音樂串流與播放清單
  4. Booking.com:旅遊訂房服務
  5. Coursera:線上課程推薦
  6. Expedia:旅行規劃與訂票
  7. Zillow:房地產搜尋與查詢

上線地區: 首批在各合作夥伴服務提供的市場推出,從英語市場開始。

可用方案: ChatGPT Business、Enterprise 與 Edu(教育版)客戶可率先使用,Plus 用戶陸續開放。

使用體驗:無縫整合的應用程式

典型使用流程:

  1. 連接帳號:首次使用時連接第三方服務帳號
  2. 自然語言指令:在 ChatGPT 對話中直接下達指令
  3. 應用程式執行:App 在對話中直接運作
  4. 結果回饋:產出內容顯示在 ChatGPT 介面

與傳統整合差異:

  • 不需切換視窗:在 ChatGPT 內完成所有操作
  • 對話式介面:用自然語言控制應用程式
  • 上下文理解:ChatGPT 理解對話脈絡,傳遞精準指令給 App

Canva 整合:對話式設計工具

功能特色

在 ChatGPT 中使用 Canva:

  • 簡報製作:「Canva,幫我做一份 16:9 的 Q4 路線圖簡報」
  • 社群媒體素材:「設計一張 Instagram 貼文,主題是產品發表」
  • 海報設計:「做一張遛狗服務的宣傳海報」

客製化設定:

  • 字體指定:「使用 Montserrat 字體」
  • 色彩方案:「採用品牌色彩:#FF5733 與 #3498DB」
  • 尺寸規格:「正方形 1080x1080 適合 IG」
  • 格式選擇:「輸出為 PDF 或 PNG」

工作流程改善

從大綱到簡報:

傳統流程:

  1. 在 ChatGPT 產生大綱
  2. 複製大綱
  3. 打開 Canva
  4. 手動建立簡報
  5. 貼上內容
  6. 調整版面

新流程:

  1. 在 ChatGPT 產生大綱
  2. 直接指令:「Canva,把這個大綱變成專業簡報」
  3. Canva 自動產生可編輯簡報
  4. 在 Canva 中微調(可選)

時間節省:從 30 分鐘縮短至 5 分鐘。

Figma/FigJam 整合:協作設計加速

技術架構

基於 MCP 與 Apps SDK:

Figma 整合使用 OpenAI 的 Model Context Protocol(MCP)與 Apps SDK 構建,展示平台技術能力。

雙向互動:

  • ChatGPT → Figma:ChatGPT 傳送指令給 Figma
  • Figma → ChatGPT:Figma 回傳可編輯檔案連結

使用案例

流程圖製作:

指令範例:

“Figma,建立一個使用者註冊流程圖”

FigJam 自動產生:

  • 起點:使用者訪問註冊頁面
  • 決策點:已有帳號?
  • 流程分支:登入 vs. 註冊
  • 終點:進入應用程式

心智圖繪製:

指令範例:

“FigJam,幫我畫一個專案計畫心智圖,包含設計、開發、測試、上線四個階段”

草圖轉設計:

上傳手繪草圖後:

“Figma,把這個草圖轉成正式的線框圖”

團隊協作情境

腦力激盪會議:

  1. 團隊在視訊會議中討論
  2. ChatGPT 即時記錄討論要點(透過 Record 功能)
  3. 指令:「FigJam,開始一個腦力激盪工作區,主題是新功能構想」
  4. 團隊成員直接在 FigJam 中協作
  5. 不需離開 ChatGPT 對話流程

限制說明: 目前 Figma 整合主要針對 FigJam(白板工具),完整的像素級設計產生功能尚未開放。

Spotify 整合:音樂發現與播放清單

功能概述

在 ChatGPT 中控制 Spotify:

  • 播放清單建立:「Spotify,建立一個適合工作的專注音樂播放清單」
  • 音樂推薦:「推薦類似 Radiohead 的樂團」
  • 情境音樂:「找適合健身的高節奏音樂」

個人化與智慧推薦

結合 ChatGPT 理解能力:

ChatGPT 可根據對話脈絡理解用戶需求:

對話範例:

用戶:「我今天心情有點低落」 ChatGPT:「我理解。需要我幫你找一些舒緩的音樂嗎?」 用戶:「好啊」 ChatGPT:「Spotify,建立一個舒緩心情的播放清單,包含療癒系歌曲」

學習偏好: 隨著使用次數增加,ChatGPT 記憶用戶音樂偏好,提供更精準推薦。

其他合作夥伴應用

Booking.com 與 Expedia:旅行規劃

整合旅行服務:

對話式旅行規劃:

“我下個月想去京都三天兩夜,預算 2000 美元,幫我規劃行程”

ChatGPT 結合 Booking.com/Expedia:

  • 搜尋符合預算的飯店
  • 推薦航班選項
  • 建議景點與行程
  • 直接在對話中完成訂房訂票

Coursera:學習路徑規劃

個人化課程推薦:

對話範例:

“我想學習機器學習,但我只有 Python 基礎”

ChatGPT + Coursera:

  • 評估現有技能
  • 推薦適合課程序列
  • 規劃學習時程
  • 提供課程連結與註冊

Zillow:房地產搜尋

智慧房產查詢:

“舊金山灣區,三房兩衛,預算 150 萬美元,通勤到 Palo Alto 30 分鐘內”

Zillow 整合:

  • 搜尋符合條件物件
  • 考量通勤時間
  • 提供社區資訊
  • 比較不同選項優劣

Apps SDK:開放開發者生態系統

技術架構

基於 Model Context Protocol(MCP):

OpenAI 將 Apps SDK 作為開放標準發布,基於 MCP 協定:

  • 開放協定:不鎖定 OpenAI 平台
  • 跨平台相容:理論上可用於其他 AI 助理
  • 標準化互動:定義 AI 與應用程式溝通規範

開發者可建立的應用

App 類型:

  1. 互動介面:簡報、地圖、播放清單等視覺化內容
  2. 工作流程自動化:連接多個服務的自動化流程
  3. 資料查詢:存取第三方資料庫與 API
  4. 內容生成:結合 ChatGPT 與專業工具的內容產生

SDK Preview 開放: 開發者現在可開始構建與測試 Apps,為未來大規模上線準備。

對開發者的意義

新的分發管道:

  • ChatGPT 用戶基數:超過 3 億週活躍用戶
  • 企業客戶:Business/Enterprise 方案付費意願高
  • 自然語言介面:降低應用程式使用門檻

潛在商業模式:

  • 免費增值:基礎功能免費,進階功能付費
  • 訂閱制:月費或年費訂閱
  • 按使用次數收費:API 呼叫次數計費

ChatGPT Record:會議記錄與摘要

功能概述

11 月推出的 Record 功能:

  • 會議轉錄:即時或錄音後轉錄會議內容
  • 自動摘要:產生會議重點摘要
  • 待辦事項提取:識別會議中的行動項目
  • 程式碼產生:根據技術討論產生程式碼

可用方案: Pro、Enterprise、Edu 用戶可使用。

平台限制: 目前僅支援 macOS 桌面應用程式。

使用情境

團隊會議:

  1. 啟動 ChatGPT Record
  2. 進行視訊或實體會議
  3. ChatGPT 即時轉錄對話
  4. 會後自動產生:
    • 會議摘要
    • 決策記錄
    • 待辦事項清單
    • 後續追蹤計畫

腦力激盪:

記錄創意發想過程,自動整理成結構化文件。

語音筆記:

個人使用者可用於:

  • 錄製想法
  • 轉錄訪談
  • 記錄課堂筆記

與競品對比

類似功能:

  • Otter.ai:專業會議轉錄服務
  • Microsoft Copilot:Teams 會議摘要
  • Google Meet:會議轉錄與摘要

ChatGPT Record 優勢:

  • 整合度高:與 ChatGPT 其他功能無縫整合
  • 進階處理:不只轉錄,還能產生程式碼或其他輸出
  • 對話式後續:可繼續與會議內容對話詢問細節

記憶功能增強

免費用戶開放記憶功能

功能擴展:

原本僅 Plus 用戶可用的記憶功能,現在向免費用戶開放:

  • 儲存記憶:ChatGPT 記住用戶偏好與資訊
  • 近期對話引用:自動參考最近對話內容
  • 個人化回應:根據記憶提供客製化答案

範例應用:

首次對話:

“我喜歡簡潔的程式碼風格,不要過度註解”

之後的對話: ChatGPT 自動產生簡潔程式碼,無需重複說明偏好。

企業用戶記憶功能擴充

團隊記憶:

Enterprise 客戶可設定團隊共享記憶:

  • 公司編碼規範
  • 專案特定資訊
  • 團隊工作流程
  • 常用工具與服務

資料安全: Enterprise 版本提供資料隔離與控制。

Gmail 與 Google Calendar 連接器

Plus 用戶全球開放

11 月推出的 Google 服務整合:

  • Gmail:讀取與管理郵件
  • Google Calendar:查看與建立行程
  • Google Contacts:存取聯絡人資訊

可用方案: Plus 用戶全球陸續開放存取權限。

使用案例

郵件管理:

“幫我整理收件匣,找出需要回覆的重要郵件”

ChatGPT 透過 Gmail 連接器:

  • 掃描收件匣
  • 識別重要郵件
  • 產生回覆草稿
  • 排程後續追蹤

行程安排:

“下週二下午安排與 John 的會議,時長一小時”

ChatGPT 透過 Calendar:

  • 檢查雙方空檔
  • 建立行程
  • 發送邀請
  • 設定提醒

整合工作流程:

“檢視今天行程,準備每個會議所需資料”

ChatGPT 結合 Calendar + Gmail:

  • 列出今日會議
  • 找出相關郵件往來
  • 產生會議準備摘要

Custom GPTs 模型選擇擴充

多模型支援

Enterprise 與 Edu 新功能:

建立 Custom GPTs 時可選擇:

  • GPT-4o:最新多模態模型
  • o3:推理專用模型
  • o4-mini:輕量版推理模型
  • 其他模型:OpenAI 全系列模型

應用場景:

  • 複雜推理任務:使用 o3 模型
  • 快速回應需求:使用 GPT-4o mini
  • 多模態應用:使用 GPT-4o
  • 成本優化:根據任務選擇合適模型

Custom GPTs 企業應用

垂直產業 GPTs:

企業可打造專屬 GPT:

  • 法律助理:使用公司法律文件訓練
  • 客服機器人:整合產品知識庫
  • 技術支援:存取內部文件與工單系統
  • HR 助理:處理員工常見問題

ChatGPT Atlas 瀏覽器更新

macOS 首個重大更新

新增三項功能:

雖然 ChatGPT Atlas 瀏覽器推出僅數週,但已迎來首個重大更新,新增三個實用功能(具體功能細節未在搜尋結果中詳述,但強調為「genuinely useful features」)。

發展速度: OpenAI 對 Atlas 瀏覽器的快速迭代顯示其重視程度,可能成為挑戰 Chrome、Arc 等瀏覽器的新競爭者。

對產業的影響

AI 助理平台化趨勢

從對話到平台:

ChatGPT 的轉型反映 AI 助理發展方向:

  1. 第一階段:單純對話(2022-2023)
  2. 第二階段:工具整合(2024,Function Calling)
  3. 第三階段:應用平台(2025,Apps)
  4. 未來階段:作業系統級整合?

競爭對手跟進:

  • Google Gemini:整合 Google Workspace
  • Microsoft Copilot:深度整合 Microsoft 365
  • Anthropic Claude:MCP 協定推動整合

開發者生態系統競爭

App Store 模式:

ChatGPT Apps 類似智慧型手機的 App Store 模式:

  • 平台提供者:OpenAI
  • 開發者:第三方公司與個人
  • 用戶:ChatGPT 訂閱者
  • 分潤機制:未來可能推出

與傳統 App Store 差異:

  • 自然語言介面:無需學習 UI
  • 對話式互動:更直覺的使用體驗
  • AI 中介:ChatGPT 理解意圖並調用適當 App

SaaS 產業變革

對 SaaS 公司的影響:

機會:

  • 新的觸及管道:透過 ChatGPT 接觸用戶
  • 降低學習曲線:自然語言降低使用門檻
  • 增加使用頻率:嵌入日常工作流程

挑戰:

  • 中介化風險:用戶可能不直接訪問 SaaS 網站
  • 議價能力下降:OpenAI 掌控分發管道
  • 資料共享疑慮:需與 OpenAI 分享用戶資料

策略選擇: SaaS 公司需決定是否擁抱 ChatGPT Apps:

  • 早期進入者:如 Canva、Figma 搶得先機
  • 觀望者:評估風險與機會
  • 抵抗者:可能錯失趨勢

隱私與資料安全考量

資料共享機制

用戶需授權:

使用 Apps 前需:

  1. 連接第三方服務帳號
  2. 授權 ChatGPT 存取資料
  3. 了解資料如何使用

資料流向:

  • ChatGPT → App:用戶指令與上下文
  • App → ChatGPT:查詢結果與執行狀態
  • 儲存:對話記錄可能包含第三方資料

企業資料控制

Enterprise 版本保障:

  • 資料隔離:企業資料不用於訓練模型
  • 存取控制:管理員可控制 Apps 使用權限
  • 審計日誌:記錄資料存取歷史
  • 合規性:符合 GDPR、SOC 2 等標準

最佳實踐: 企業應制定 ChatGPT Apps 使用政策:

  • 哪些 Apps 可使用
  • 哪些資料可分享
  • 員工訓練與認知

結論

OpenAI 在 2025 年 11 月推出的一系列更新,將 ChatGPT 從 AI 對話助理轉型為全方位應用平台。整合 Canva、Figma、Spotify 等七大合作夥伴的 Apps 功能,讓用戶在對話中無縫使用第三方服務;基於 MCP 的開放 Apps SDK 建立開發者生態系統;ChatGPT Record 提供會議記錄與摘要;記憶功能擴展至免費用戶;Gmail/Calendar 整合提升生產力。

關鍵意義

  1. 平台化轉型:從工具到平台,建立生態系統
  2. 開放標準:MCP 協定促進 AI 與應用整合
  3. 生產力提升:Apps + Record + 記憶 = 全方位助理
  4. 競爭加劇:與 Google、Microsoft 在應用平台競爭

未來展望

短期(未來 3-6 個月):

  • 更多合作夥伴加入 Apps 平台
  • Apps 功能向 Plus/Free 用戶推廣
  • SDK 正式版發布,開發者大量湧入

中期(2026 年):

  • App Store 式應用市場成形
  • 分潤機制建立
  • 企業級 Apps 大量出現

長期(2027+):

  • ChatGPT 成為工作與生活作業系統
  • AI 中介所有數位服務
  • 傳統 SaaS 模式重塑

ChatGPT Apps 的推出,不只是功能更新,更是 AI 產業發展的重要轉折點。從對話到應用平台,OpenAI 展現其野心:讓 ChatGPT 成為用戶與數位世界互動的中樞。這場平台戰爭才剛開始,Google、Microsoft、Anthropic 等競爭者如何回應,將決定 AI 助理產業的未來格局。

對於用戶而言,這意味著更便利的工作流程;對於開發者,是新的商機;對於 SaaS 公司,則是機會與挑戰並存的時代。AI 平台化的浪潮已經到來,如何乘風破浪,考驗著所有參與者的智慧。

作者:Drifter

·

更新:2025年11月21日 上午06:30

· 回報錯誤
下拉重新整理